社會調查:水滴籌、輕松籌、愛心籌朋友圈公益詐騙真相揭秘
(網經社訊)相信不少人在朋友圈里會看到籌錢治病的“輕松籌”這類籌款一般都號稱是“真人真事”
支付聯盟整理編輯相信不少人在朋友圈里會看到籌錢治病的“輕松籌”
這類籌款一般都號稱是“真人真事”
還會有“多年老朋友,大家幫幫他”等字眼
籌錢的人得的都是些大病
轉發時的文字也都很煽情
“讓生命得以延續”
“拯救一條生命,挽救一個家庭”等等此類語言。
看到這類轉發一般都不會有什么懷疑
心想充滿愛心的事不至于有花招吧
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亂象:網絡募捐頻遭詐捐質疑
近年來,隨著的普及
成本低、傳播快、效率高的網上募捐
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
但一些不規范的網絡募捐
甚至詐捐行為屢屢刺激公眾敏感的神經
■籌款目標金額超過所需醫療費用
一名乳腺癌患者的親屬稱為母親花光積蓄,后續治療每月需五六萬元,因此在輕松籌上發起目標30萬元的籌款。籌得近2萬元善款后,經醫院證實,該親屬陳述的病情與事實不符,除去醫保報銷費用,他們需要自費的醫藥費僅6800元,且主治醫生預測全部費用僅在5萬元左右。
■網絡募捐的善款未專款專用
有曾報道,女嬰重癥住院,家人稱無力承擔醫藥費,在輕松籌平臺發動募捐,籌到10萬元善款,在女嬰不幸去世后一個月,她的父母在朋友圈卻曬出了旅游、吃喝的圖片,網友質疑善款挪為他用,稱“受到了欺騙”。
在爭議背后
通過網絡募捐平臺發起個人求助項目
平臺是否會對相關信息進行審核?
籌得善款是否有人監管?
實測:假病例籌款 平臺輕松通過
公眾號一本黑的作者進行了實測
發起了個20萬的籌款
注冊并發起救助
平臺要求進行患者實名以及核實診斷信息
在網上找到了“代開病例”的服務
成品照片被打上碼
要求補余款才發清晰的圖
拿被紅筆涂抹過的圖進行了資料證明
接到客服電話說要清晰的圖
上傳清晰的圖片后
馬上輕松通過驗證
而早在3月份的時候
南都曾在水滴籌、輕松籌、愛心籌
對病例診斷的審核進行過調查
3月2日,記者通過某QQ群聯系到群主紅某,紅某表示可以根據需求制作并提供假病歷、診斷證明及入院證明等。
南都記者以患者身份,從紅某處購買了2015年3月2日就診的虛假疾病診斷證明書和2017年9月10日入院的虛假住院證明,病情診斷均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兩份證明上都加蓋了地區一家三甲醫院的印章。
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求助!”為標題,南都記者3月7日在水滴籌、輕松籌、愛心籌三家平臺上發起籌款30萬元和40萬元不等的個人求助項目。在填寫完目標金額、籌款標題、求助說明之后,平臺顯示已成功發起籌款。
三家平臺的相關信息認證,均需要申請者提供患者身份認證、醫療診斷證明及收款方身份認證。患者身份認證均包括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持身份證照片。
醫療診斷證明則略有不同,水滴籌需要提供有醫院公章的診斷證明、入院病案首頁、出院小結、病情說明書這四個當中的任一種,愛心籌需要在醫療診斷證明、住院病案首頁、出院小結這三個當中提供任一種,輕松籌則在診斷證明、收費票據、病歷、檢查、出入院證明這五類中提供至少兩種。
按照要求,南都記者以自己的身份上傳了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持身份證照片,三家平臺均顯示身份證明審核通過。
隨后記者將從網絡賣家處購買的虛假住院證明及虛假疾病診斷書,按三家平臺的要求上傳醫療診斷證明,均通過平臺審核,頁面顯示診斷證明已審核,診斷醫院均為前述廣州地區某三甲醫院。
在發起籌款之后,愛心籌平臺的工作人員致電南都記者,詢問求助項目的相關情況,包括病情、住院情況、父母工作情況、家庭經濟狀況等問題,并稱求助頁面添加個人生活照可增加可信度、擴大傳播。
水滴籌平臺和輕松籌平臺并未有工作人員致電聯系記者。
水滴籌平臺于3月7日發來4條系統短信稱,籌款效果不佳請盡快轉發,并附上客服電話及微信以提供幫助。輕松籌平臺則于3月9日發來短信,提供了求助項目中診斷醫院的輕松籌愛心志愿者的聯系方式,稱有問題可與之聯系。
平臺審核部門形同虛設
5月31日,輕松籌官方發布了一條整改措施
但根據公眾號一本黑的實測
整改中四條有三條都沒做到
據悉,三個募捐平臺內部均設有審核部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核查項目真實性。
輕松籌平臺客服人員表示,初審是審核診斷證明、病歷等醫療證明,復審是審核收款人信息。
如何判斷患者目標金額是否夸大?輕松籌平臺客服稱,會讓患者咨詢主治醫生進行評估,由此制定目標金額,如果審核人員認為患者所患的病,不需要這么多金額,審核人員會幫他進行修改。
愛心籌平臺客服稱,每一位發起人在項目中提交的醫療證明和制定的目標金額,平臺方有專人與患者醫院溝通。
水滴籌平臺客服則稱,如果有必要的話,會和患者醫院聯系。
但是這種所謂的審核部門基本是形同虛設,利用別人代開的虛假證明,是完全可以通過審核的。
審核人員只能表面上辨別申請人提交的資料是否含有醫院的各項證明,并不能確認這些資料的真假。
讓項目更真實 “千軍萬馬”來相助
為了讓申請的籌款項目更具真實性
輕松籌做了一個實名為Ta證實的功能
但是這一塊并沒有什么說服力
無非就是填寫手機號加驗證碼即可進行證實
很多用假資料進行籌款的人
會有專門的群幫助其進行證實
通過低價邀人發布籌款鏈接到朋友圈
以蒙蔽那些愛心泛濫的人士
還有人專門錄制了一個視頻
如何利用輕松籌在35小時籌款十萬塊
此前提供“病例代開”的小哥稱
現在很多輕松籌的病例都是代開的
提現:不要求提供善款去向憑據
申請提現時,三家平臺均要求填寫資金用途
審核通過后將在1個工作日內打款
提現成功后
即使不提供善款流向的明細憑據
三家平臺的工作人員也并未致電聯系
提現成功后,能否原路退還善款?
以輕松籌平臺為例
客服人員表示“已經打款成功,平臺不支持”
雖然網友可以實名證實求助信息的真實性
也可以對求助信息進行舉報
但上述平臺均未要求發起人
必須公開善款流向的反饋信息
公眾號一本黑的作者此前的項目
收到了一個陌生人11元的捐助
而提現的金額也是可以修改的
等提完線平臺收取2%的手續費
整個籌款項目就算到此為止了
審核漏洞 缺乏法律法規監管
在水滴籌、輕松籌、愛心籌三家平臺上,均顯示有發起人承諾:所提交的文字與圖片資料完全真實,無任何虛構事實及隱瞞真相的情況,如有不實,發起人愿承擔全部法律責任。
同時,平臺也均聲明,該求助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真實性由信息發布者負責。此外,三個平臺在項目發起頁面也都有舉報按鈕。
但只有平臺方明知求助者發布虛假信息騙捐,仍然允許該求助信息被傳播的情況下,才會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目前針對個人求助,只能依據《合同法》及社會公德進行調整。關于求助者、捐贈者、捐款去向等問題,尚未有相關法律規定,因此網絡募捐平臺上的個人求助項目在過程、效果上缺乏規范。
網絡平臺為廣大有困難的病人提供幫助值得贊賞,但是審核方面是不是該嚴謹一點,是不是應該最大限度的防止用虛假病例籌款現象的產生。
那些利用大眾善意、愛心、同情來圈錢的產業鏈是不是應該制止一下。
即使申報材料增加到八種,對于那些鉆漏洞的人來說,只不過是多搞幾張假證明而已。
所以說那些專門搞“輕松騙”的人先準備好虛假資料、虛報籌款金額并進行一系列的證實操作獲得平臺的推薦后,就可以大肆利用別人的同情心圈錢了。
總的來說,籌款平臺確實幫助了很多需要錢來治病的患者,但也確實存在利用規則漏洞從中騙錢的人。
資源來源:網絡媒體綜合
10月20日起,網經社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啟動“直擊雙十一”特別策劃(),分別通過密集播報、專題直擊、現場探訪、投訴維權、社群直播和網購預警、電商快評、評測榜單、主題報告、媒體評論,對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唯品會、網易考拉海購、云集微店、蘑菇街、貝貝網、國美、聚美優品、洋碼頭、寺庫、網易嚴選等國內各大電商平臺進行持續跟蹤報道、監測、評論,為您帶來獨一無二的雙11狂歡盛宴。
支付聯盟網–專業的支付行業門戶網站!
原創文章,作者:POS聯盟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261951.tw/27396.html